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一、湿地的定义
不同国家、组织对于湿地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是由《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作出的定义。根据公约,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长久或暂时的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法》,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二、湿地范围的认定
1.《湿地公约》中的湿地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长久或暂时的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覆盖符合湿地定义的我国领土范围内的各类湿地资源,包括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根据《湿地分类》(GB/T 24708-2009),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则包括水库、农用池塘、灌溉沟渠、稻田/冬水田、盐田、城市人工景观水田和娱乐水面等12类。
3.国土三调中的湿地
国土三调中的湿地主要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碳地、盐田、滩涂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査工作分类》中把0303红树林地、0304森林沼泽、0306灌丛沼泽、0402沼泽草地、0603盐田、1105沿海滩涂、1106内陆滩涂和1108沼泽地提取出来,归入00湿地类。
4.用地用海分类中的湿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附录B中规定可归入“湿地类”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类型包括14个二级地类,即0101水田、0303红树林地、0304森林沼泽、0306灌丛沼泽、0402沼泽草地、0603盐田、1101河流水面、1102湖泊水面、1103水库水面、1104坑塘水面、1105沿海滩涂、1106内陆滩涂、1107沟渠、1108沼泽地。
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载体和条件。其具有生态系统产品和生命支持两大服务功能,不仅为人类生存和生产提供着大量原料、食物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植物油、药用植物、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二是湿地通过蓄洪、滞洪和涵养水源来减少洪涝与干旱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不均匀的降水可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的发生。在降雨量较大时,处在地势低洼地带的湿地以及大面积的河流漫滩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干旱季节,湿地又可将洪水期容纳的水量向下游和周边区域排放。
三是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排入河流、湖泊等湿地的污染物通过生长在自然湿地的植物、微生物的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分解等方式转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促使水体得到净化。
四是调节区域小气候,促进空气污染物沉降。湿地内水体通过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促使湿地和大气环境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保持当地空气湿度和降雨量,对地下水补给以及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指地球上生命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及其演化历程和格局。生物多样性是几十亿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现代生物多样性格局是自然进化过程塑造的,同时也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一个功能相互依托的生命网络,人类是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有关资料显示,湿地是许多生物的栖息生境,全球约40%的物种在湿地内生存繁衍。我国湿地类型众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特有物种,我国湿地植被中约有湿地高等植物有225科815属2276种(亚种),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植物种类;有一年或多年生植物;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湿地陆生野生动物25目75科724种,其中有271种水鸟,包括亚洲57种濒危鸟中的31种。据统计,全世界有166种雁鸭类,有50种雁鸭类生活在我国湿地上,占全世界雁鸭类的30%。全世界有15种鹤类,其中9种生活在我国湿地中。我国湿地鱼类约1040种,其中淡水鱼500种左右,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综上,湿地对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湿地的价值功能
生态服务价值。据估计湿地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47万亿美元。例如,湿地是许多候鸟的重要家园或中转站,仅在亚太地区,就有243种候鸟,每年沿着固定的路线迁飞,途经57个国家和地区。以涉禽为例,每年春秋两季沿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西太平洋三条线路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上万公里迁飞,这些涉禽途中需要在湿地停歇和采食。
碳汇价值。随着湿地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转化成有机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腐殖化作用和泥炭化作用形成腐殖质和泥炭,贮存在土壤中。同时,天然湿地由于其淹水和缺氧的环境致使植物凋落物分解速率较低,被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能够在湿地系统中长期保存,具有极强的碳汇价值。
人文景观价值。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承载了人类更深层次的审美渴望和精神诉求,湿地中美的元素众多,湿地的形态、色彩、气味、声音等构成了湿地的形态美、色彩美、听觉美、视觉美、动态美等这些美既不同于艺术美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自然景观美。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的自然样态、湿地的历史、湿地与人类生活的关联等构成了湿地的各种文化想象和传说,形成了湿地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景观。
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我国对湿地采取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的政策,并采取以下保护和利用措施。
(一)总量管控、实行分级管理
国家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将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纳入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按照生态区位、面积以及维护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将湿地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重要湿地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和省级重要湿地,重要湿地以外的湿地为一般湿地,并将重要湿地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二)规划引领、合理保护利用
各级主管部门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应当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保护修复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需要调整的,按照原批准程序办理。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应当与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国家严格控制占用湿地。禁止占用国家重要湿地,国家重大项目、防灾减灾项目、重要水利及保护设施项目、湿地保护项目等除外。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湿地,无法避让的应当尽量减少占用,并采取必要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建设项目规划选址、选线审批或者核准时,涉及国家重要湿地的,应当征求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的意见;涉及省级重要湿地或者一般湿地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的意见。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适度控制种植养殖等湿地利用规模。
(三)严格管控、保护湿地生态
1.禁止开(围)垦、排干自然湿地,永久性截断自然湿地水源。
2.禁止擅自填埋自然湿地,擅自采砂、采矿、取土。
3.禁止排放不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湿地的废水、污水,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4.禁止过度放牧或者滥采野生植物,过度捕捞或者灭绝式捕捞,过度施肥、投药、投放饵料等污染湿地的种植养殖行为。
5.禁止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